<thead id="x515z"></thead><meter id="x515z"></meter>

<font id="x515z"></font>

        <span id="x515z"></span>
        <nobr id="x515z"><dfn id="x515z"><address id="x515z"></address></dfn></nobr>

        <th id="x515z"></th>

          <ins id="x515z"></ins>

          歡迎進入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哈電70年“卓越功勛人物”:沈從龍

          來源: 本站 瀏覽次數:2069 發布時間:2021-09-06

          沈從龍

          原哈爾濱電機廠副總工程師

          哈電70年“卓越功勛人物”

          沈從龍(1913年10月28日—1983年2月26日),曾任哈爾濱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民盟主任委員。中國電機行業的著名專家、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大型電機的研制和工廠的技術改造工作,具有淵博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

          沈從龍193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48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上世紀50年代,他負責設計工作,為工廠建設勾劃了水電、汽發等生產車間的藍圖,為企業能夠批量生產大容量水、火電機組奠定了基礎。60、70年代,他參加和組織了10萬、30萬千瓦等水電機組和5萬、10萬、2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的研制工作,同時積極組織6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的技術引進工作,并參與了全國《電機工程手冊》的編輯。沈從龍為推動中國電機工業發展和建設大型電機制造廠,培養造就科研、設計、工藝制造等各類專門人才,提高企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科技人員的楷模



          1983年初春,沈從龍不幸在北京病故。消息傳來,在哈爾濱電機廠的科技人員、老工人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人們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懷念當時任哈爾濱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民盟主任委員、哈爾濱電機廠副總工程師的沈從龍。


          獻身祖國電機制造事業


          沈從龍193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谷諔馉帟r期在云南昆明電工四廠任技術員、工程師。1945年8月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實習,同時在匹茨堡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48年2月回國,在資源委員會湘潭電機廠任工程師。1949年任武漢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在舊中國,電機制造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沈從龍在大學讀書時到過一些發電廠實習,看到標有洋字碼的外國機器、耀武揚威的外國技術人員,深深感到中國需要有自己的電機制造業。新中國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沈從龍為新中國電機制造業獻身的熱情,他決心把自己的全部知識奉獻給祖國的電機事業。

          于是,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應東北工業部招聘團黃毅誠(曾任能源部部長)的邀請,毅然離開了安定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來到當時條件比較艱苦的東北,參加籌建重型電機廠的工作。

          到了東北,沈從龍在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技術處電機制造組任組長,負責電機制造工藝工作。當時組內成員除了葛祖輝工程師外,其余都是解放后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制造新中國第一臺800千瓦水輪發電機時,沈從龍領導大家翻譯學習美國的技術資料,結合我國現狀轉化為各種工藝規程,深入了解各車間的設備情況,及時領導新同志解決專業工藝問題,終于完成了我國第一臺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的試制任務。

          1952年,國家一機部在沈陽成立第八設計院,沈從龍任設計主任工程師,為電機廠建設勾劃了水電、汽發等分廠的藍圖,帶領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出色地完成了大型水火電的工廠設計、施工工作。為了適應我國發電設備的需要,又進行了二次技術改造,達到30萬千瓦水電機組、2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批量生產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后,為引進60萬千瓦火電生產技術,沈從龍多次參加部、局領導召開的論證會,并親自赴美國考察?;貒?,他專心于工廠適應年產4臺6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生產能力的大規模技術改造工作。這項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的技術改造任務于1990年經國家驗收。第一臺引進60萬千瓦的機組,第二臺國產化60萬千瓦機組先后于1990年、1992年在安徽平圩電廠勝利并網發電。沈從龍生前雖沒有看到,但勝利的成果足以告慰他在天之靈了。



          嚴于律己 誠以待人


          工廠從南方來的技術人員較多,1958年以后的3年自然災害時期,很多人想回南方。沈從龍主動找他們談心,用祖國宏偉的電力建設遠景鼓勵大家,以周總理的偉大形象教育同志。使大家樹立了熱愛哈爾濱電機廠,南雁不回飛的決心。

          沈從龍工作認真,勤勤懇懇,年愈老而志愈堅,時愈久而心愈熱。他珍惜時間,經常用“已知夕陽晚,無鞭蹄自行”的詩句來督促和勉勵自己。

          他從不搞特殊化,密切聯系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工人和技術人員親熱地稱呼他“我們的沈老總”。在擔任哈爾濱副市長期間,他還兼任市政協副主席和哈爾濱電機廠的副總工程師。星期天政府機關休息,他就到電機廠上班;電機廠休息,他就到政府機關上班,節假日很少休息。他對子女要求也十分嚴格,不允許他們以他的名義搞特殊化。他上下班經常坐公共汽車,年過花甲仍然參加集體勞動。工人群眾反映說,像沈總這么大年紀干起工作來還這么有朝氣,在工程技術界是少有的。

          在罹患惡性腫瘤住院前夕,他還堅持參加哈爾濱電機廠在天鵝飯店舉行的新產品稀土鈷永磁發電機的鑒定會議,一定要開完會后才肯入院治療。據事后了解,在市政府工作后一個時期,他的身體已出現不少異常情況,可是沈總頑強地同病魔作斗爭,努力多做工作。



          知識分子的知心朋友


          沈從龍非常注重對青年技術人員的培養。50年代初,他培養的技術人員,現在大部分都是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和副總工程師。在工作中他嚴格要求、熱心幫助同志們,并放手讓他們去挑重擔。如在50年代初,讓剛剛大學畢業不到二年的同志負責廠房設計專業組的領導工作,并讓他們直接與蘇聯專家談判。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沈總幫助指導,使這些同志在50年代末都成為設計院的專業主任工程師。

          老高級工程師徐毓翰、葉自儀在生病期間,沈總親自找名醫給他們會診;科技人員生活上有困難時(如住房、調工資等),他主動出面積極找黨委或廠長協助解決。

          改革開放以來,工廠與外商合作生產需派人出國考察或學習。沈從龍積極奔走做工作,為有技術專長的同志爭取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為把外國的先進技術學到手,把國外的先進設備引進國內起到了推動作用。

          沈從龍熱愛社會主義,一腔熱忱地為黨工作,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機電制造事業,是廣大科技人員的楷模和榜樣。

          (作者:孫樹人,1993年9月發表于哈爾濱文史資料第十七輯《動力之光》,原文有刪改)

          返回上一頁

          友情鏈接: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電氣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1.0785s